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來自一位旅德男高音話語中的微小聲音

從這段落來看,曲子很漂亮, 可以演上百次, 要用器樂唱出每個樂句的line並不簡單!學長你腦中的東西是不是已化成另一種語言, 而不只是音樂阿?我聽到的圖像跟意象是這樣.....雖然只呈現短短的音樂, 讓聽者感受的畫面十足!那個鋼琴下的第一個和弦很痛....想到蕭頌一點點

那個痛是說,是為了承接弦樂祈禱的聲音, 它簡單的被彈出來, 應該是要緊密的托著那個祈禱的聲音, 中段鋼琴在繼續唱的時候才有那個永恆意象, 因為需要被解決到最後齊唱時,我才感覺到為何第一個和弦讓我糾結....這曲子讓我一直想用(唱)這個字眼, 不是因為我是唱歌的, 而是你寫出來的感覺是不准弦樂去演奏出來, 而是要深深的,但是不沈重的去解決三人間的音樂意義
(...)

摘自知名旅德男高音、我的寶貝學弟健吉
對《思念永恆》中Credo樂章的一段談話

萬萬沒有料想到,健吉能如此精確地喚回我寫作這個樂章時的記憶。感動當然不在話下;但更深沉地說,這段話著實為以音樂藝術呼喚返魅浪潮的艱難路途,起了不小的振奮作用......

光憑這段深刻的話語,便足以使我相信,健吉將會創造一段不朽的傳奇了。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時間之歌》首演樂曲解說(節目單版)

張俊彥:鋼琴三重奏《時間之歌》(世界首演)
Chun-yien Chang: Piano Trio "Song of Time" (World Premiere)

「對於時間來說,誰進來、誰又出去,其實並不重要......它仍然寧靜地向前走著......」

大多數的作品吸引聽者注意的是每個音符響出的瞬間、以及它們連接成旋律或組成和聲時產生的意義;然而這首作品卻希望讓聽者沉浸在時間流逝的殘響中,感受聲音迴盪的細微變化(也因此這首作品將考驗著演出場地的音響);誠如我們所知,音樂存在的基質乃是時間,唯有對時間流逝保持敏銳感受的人,才能從音樂中獲得啟發。

這首作品在形式上具有開放性,除了做為獨立的鋼琴三重奏之外,也同時屬於一個八樂章複合形式作品中的第一、第四及第八樂章,做為該作品的Prologue, Intermezzo及Epilogue,因此兩種演出組合在理解上會產生細微的變化;此外這三個樂章在寫作時亦受到法國作曲家Satie三首Gymnopédies一定程度的啟發,然而不同的是,因受到其它樂章的影響,時間的流動呈現些許不同的「表情」。

※詳細的樂曲首演文件將陸續刊登於作曲家的部落格【超-領域-思維-村】

相關連結: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來自直系師承的聲音

你的曲子很好, 三首雖然都建立在架構相似的動機上, 但是表現出來的音樂各有其不同的表達張力, 曲子相當成熟. 第二樂章結尾的上昇音程是代表什麼? 是昇華還是聲嘶力竭逐漸的放棄? 最後樂章大提琴已經懸掛在那, 鋼琴的解決音出現得很巧妙.
~摘自作曲家金希文對大提琴奏鳴曲《凡塵悲歌》的回應

離開學校之後(甚至還在學校的期間),
已許久沒有聽見來自直系師承對自己作品的回應,
突然讓我有一種奇妙的感受,因此記在這裡。

奇魅的門扉,請再次向我打開,
我所羨慕的、強大的創作能量,
也請加倍地感動我!

第二樂章的上行音是由固定的音程與節奏反覆所組成,
但我想使用固定的形態做出蹣跚的效果,若要說代表什麼,
我想您提到的聲嘶力竭比較接近我的想法,但或許還抱著盼望,
所以結尾我用了一個裝飾音,應該不算是放棄的感受。
~摘自我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