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裸的先知」-和學生的一段對話

「我想當裸的先知
 我沒搞懂這兩件事情的關係 但是兩個都是想要的


「你為什麼說, 你兩個都要?

「裸的, 坦蕩蕩
 先知, 充滿智慧


「你為何想裸? 又為何想充滿智慧?

「裸, 因為我認為只有裸可以達到完美
 智慧, 好迷人

「如果我告訴你, 想要真裸就必須有智慧,
 而想要有智慧就必須經過裸的過程, 你會覺得困惑嗎


「阿 真太神奇了


 在和老師對話之前
 我對裸和先知的認知是平行的
 我以為沒有關連, 也沒有仔細的想過


「智慧不是遮羞布 :)

「阿 我會好好想想......」

 (節錄自與學生的一段對話)

啊 孩子 我多麼想告訴你
上天給你的智慧 已經超越尋常人
現在只差豐富的人生歷練 使你的智慧能琢磨得晶瑩剔透
那晶瑩剔透 近乎完美的狀態 或許就是你嚮往的裸

啊 然而 我卻深深地哀悼
哀悼那些無智慧卻充滿人生歷練的人
你的歷練 非但使你無法成為晶瑩剔透的裸
甚至使你視裸為羞恥 因此通往奇魅的門只能向你緊緊閉鎖

(那些偽蓋著下肢的過客
為了留下滿世的子女?)  ~鄭愁予〈裸的先知〉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返魅的傳承

你這不懷孕 不生養的要歌唱
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 揚聲歡呼
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
(摘自基督教聖經以賽亞書)

這節著名的經文,將肉身的傳承與精神的傳承區分出來,也是長久以來記存在我心中的一段話。

不懷孕,不生養,意味著一種與世俗價值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然而為什麼這樣的人,不是暗自哭泣,卻可以發聲歌唱,揚聲歡呼?未經產難,沒有丈夫,意味著不可能擁有肉身的後代;為什麼這樣的人,他的兒女竟然比有丈夫的還多?

而這些經典中的話語,是否只能按字面應用於女子身上?

我特別注意到「歌唱」的象徵,那是返魅最重要的印記之一。Re-enCHANTment一語,按字面翻譯就是:

重新(Re-)尋見那股能使人(en-)揚聲歌唱(CHANT)的力量

仔細思索這段話,很顯然地,它似乎指向人生中另一種比我們過去所接受的價值觀更美、更多產的生活、意義與價值。甚至,對於返魅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們,它更直指問題的核心。

為追尋更美價值而忍受苦楚的人們啊,請聽我說:

願你的兒女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
願他們見證你甜美的歌聲與熱情的歡呼,
願他們使那些擁著丈夫嘲笑你的人蒙羞,
願他們每一個都能用歌聲成為萬人的祝福。

願這一切,都成為你決心捨棄世人眼中幸福的回報。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在古希臘 有一個整日沉緬於工作的雕刻家畢馬龍
有一天 他挑選了一巨大而漂亮的象牙
花了很多時間 雕刻成一個美少女的雕像
因為少女的美貌 使得畢馬龍對她產生愛意
視她為女友 為她穿上華麗的衣服
戴上耀眼的首飾 甚至取了一個名字
意為沉睡的愛 每日凝視 愛意漸深
乃殷切期盼她是真人 能成為終身伴侶

某日適逢愛美女神節日 他進廟虔誠祈禱
希望美夢成真 女神受其感動 有意促成
藉著法力 當畢馬龍返家擁吻少女雕像時
竟發現她臉上流下淚水 有如琥珀般閃閃發亮
並睜開眼睛 回吻畢馬龍 (摘自某企管書籍)

這段充滿奇魅的古代故事 到了現代
反倒成為除魅色彩濃厚的「畢馬龍效應」
說明此一效應的 往往是一連串的心理學實驗
而應用的場域 變成了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以及管理者對於部屬工作表現的期待......

然而 這所謂的期待
是帶著畢馬龍般的愛嗎
所期待的 是琥珀般的眼淚嗎

或許 這些應用畢馬龍效應的現代人
會嘲笑著每天擁抱著少女雕像的畢馬龍
甚至對他親吻雕像的行為 抱以厭惡的眼光

抑或許 在現代版的畢馬龍故事中
連這精心雕刻 栩栩如生的雕像 也將如同現代人一般
殘忍地厭惡著造她的人 每天虔誠的擁抱與親吻

然而不同的是 在除魅的年代
沒有所謂的愛美女神 沒有法術
雕像只能仁慈地沉默